在民间,流传着很多关于生日的俗语,而其中最为广泛的就是这句“七十三八十四,阎王不叫自己去”。说的就是,人到老年,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两道坎,绝大部分人迈不过去。 所以,很多老人,一到这两个年纪,就会不由得担心。现在,我们都知道,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。那么为什么会这样说,有什么由来吗? “七十三、八十四”其实是从我国史上两位“贤人”的丧生时间来提及的。 一位就是春秋战国时期,儒家学说的创始人“贤人”孔子,他去世时年满七十三。而另一位是战国时期,儒家代表人物“亚圣”孟子,他去世时年满八十四。 自汉代以来,儒家文化是我国主要的治国思想与社会理念,影响至今。所以孔子和孟子在老百姓的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。 所以,古人觉得,两位圣人都没能超过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,那我们这些普通凡人,就更加不要痴心妄想了。 再加上,古代生活水平低,医疗条件落后,大家的寿命普遍不长,在非战争年代,能有五十岁的平均寿命,已经是非常不错了,要是战乱时期就更不用说了。 这一点,也能从古人将“古稀”同于七十岁上看出来。 因此,有些地方,家里老人恰逢这两个年龄时,会给老人买鲤鱼吃,认为鲤鱼善于跳跃,吃了鲤鱼之后能跳过这个关口。 还有些地方,儿女会给老人煮两个鸡蛋,然后将鸡蛋放到麦场里滚几下,偷偷让老人吃掉,表示骨碌打蛋的过了关口,本质上都是希望老人能够冲过这个坎儿,也是寄托了“希望长辈能够长寿”这一美好愿望的实际行动。
|